地震之后的思考

6月3日突发事件使这篇日志只写了一半,今天继续写完。

5月份放眼望去都是deadline,没完没了的projects纠缠在一起,考试也在5月底。送报纸的体力活也在5月份开始…总之5月对于我来说是忙碌的月份。五月中旬,国内发生的地震一直是我在忙碌中关注的最大新闻。当时得知地震的消息最早是班级的QQ群,起初的报道貌似不是太严重的样子,可随着时间推移发现这绝对是场巨大的灾难,从第一天10多个人的死亡报告人数,一直涨到现在的7万左右,看着地震的新闻和报导,历历入目的惨象,无不让人心碎。说什么都觉着苍白,生命如此脆弱,数亿万计的家庭失去亲人,失去家人,如何不让人潸然泪下? 如今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救援工作已大多转变成灾后重建。相比往年,以及同期发生缅甸的热带风暴,此次国内的新闻报道也是前所未有的开放和进步,救援工作的及时迅速也让人称赞。但是经历过灾难本身后,凸显出了更多的问题.

   1.地震局的问题,  关于预测地震的话题网上已经讨论了很多,“地震预测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难题”是有关领导最爱拿出来说辞的句子。至于当时是否预测到地震,是否上面有什么隐情,不得而知。从SA RS到手足 口病,一个月后已经纸包不住火才开始公布消息的作风,恐怕大家早已经习惯了。我突然想起来年初的雪灾,地道部厚颜无耻的说:“我认为这次我们地道部的表现可以打90分”,地震局是不是也应该给自己打个250分?因为之后的余震预测的还挺准的,貌似只有余震可以预测,咱平时看日本动画片不时闪烁的日本地震预报字幕全是扯淡,你小日本懂个屁,预测准不准不说,这么预测只能引起群众恐慌,懂不懂什么叫河蟹社会!?

  2.学校建筑问题。这个问题严重性更大,涉及教 育 部,建 设 局,地 方 ZF。豆腐 渣 工程害死多少孩子,本来学校就是人群集中的地方,脆弱的豆 腐建筑遭遇地震,学生和老师无论思想上反映没反应过来,一点都没有往外跑的时间,就已经被悉数埋没在废墟之中。比较一下ZF大楼的结实强壮和学校的松散孱弱,比较一下香港慈善组织“苗圃行动”监督投资的学校没有一座倒塌损毁和众多不知道谁监督修造而现在全部已成废墟的学校,怎么能不引起公众的愤怒?而绵 阳ZF官员的多次下跪又怎么能安抚失去孩子的父母们?这里还是要提到总是被国人愤青骂的小日本,为什么日本的学校是以避难所标准建造的?每次灾难来临,人们可以冲向最近的学校寻求庇护。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日本当然要花大量资金去保护,去培养国 家的未来。 不过这不能和咱比,咱人多不是,小孩也多,未来也多,投那么多钱哪投得过来啊,还不如多投点钱加固ZF大楼,多搞点面子工程实在。
 
  3.红十字问题。不通过这次灾难,还真不知道红十字存在这么多问题。说实在话,其实捐款高峰的时候我就对很多接受捐赠的机构心存戒心,一开始别人寻找去捐款途径的时候,我都告诉他们最好直接捐到红 十 字会,因为机构越多,越难到达灾民手中,而且我告他们的还是香港的红 十 字会网站,以致有朋友问我怎么不直接捐给大陆的红十字会,我解释说香港不也是中 国的一部分么,实际上我心里不太信任大陆的红 十 字机构。当年红十字在我们大学召会员的时候就没给我留下好印象,会员只有义务交会费,却没有权利享受到红十字会组织的任何活动或者福利,就像大学社团骗新生10来块入会费,入会后才发现,社团的活动基本上除了组织宣传板骗下一年新生就什么也没有了。
   当网上惊曝“一万元一顶帐篷”事件时,我反而不是太惊讶,预料之中的事情。后来又有大陆红十字会官员出面澄清,"我们买的帐篷是2000多少多少,全国最低价",网友质问,多钱买进就多钱买进的,还整个什么全国最低价,帐篷销售商凭什么给你最低价?就凭你那破十字?我琢磨,别说那么绝,帐篷商也为灾区贡献力量所以给红十字便宜点也正常。不过后来网友又发现和红十字会合作的供应商多年来没有变过,而且那家公司注册资金小的出奇,公司法人也貌似有什么猫腻….总之看了之后不能不让人心生疑惑。红十字会这个庞大的组织自然也需要管理费来支持运作,这次也是我通过这次地震才知道。国际惯例好像是5%-10%左右,这个能理解,不理解的是好几次不同地方的红十字会说的都不太一样,地震前有红人曾经说是10%,这次地震中有红人说5%,到最后红 十 字会开明的说了一句:考虑到这次灾难的特殊性,我们决定这次不收手续费了。 因为国内的红十字会从来都不公布捐赠资金的详细报表,资金的流向从来都无从得知,你收多少手续费也好,内耗了多少也好,都无从得知。
   这次红十 字会的形象在网名心中已经迅速滑落了。某天不同部门宣称的红 十字接受捐款数目都不一样,已经到达一定的混乱状态。有朋友感叹,现在收到一共有多少捐助了?平均分到每个灾民头上能有多钱?他们每个人都收到那么多捐助了吗?当然,朋友这种计算方法有点太情绪化,毕竟还有持续的灾后重建,不是一下两下都分发到每个灾民头上的。但是红会失去公信力恐怕也不是最近的事情,有些捐助的企业家亲临现场,更有挨家挨户调查是否接受到救助的也听说了一些。 我的个人意见,灾后重建工作的捐助,我推荐李连杰的壹基金(虽然是红会下属,但和红会基本是独立的)。红会一天不公开帐目,我是永远不信任。

  4.媒体问题。这次灾难的报道及时迅速公开,确实让众多国际媒体同行赞叹。不过灾后的报道,开始和谐很多东西了,因为到了反思的时刻。余秋雨最近发表的文章,被网民骂了个狗血喷头。我一直觉着余秋雨的散文写的还不错,但近期发的那片劝慰学生家长的文章,看不出来能起到什么安抚的作用,反而引起更大的骂声。
媒体,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多说了。 还是每天去看看CCTV吧,能让人觉着用不着考虑到这么多真正的问题,民众更喜欢歌功颂德而不是反思灾难带来的思考,报喜不报忧么,这才符合河蟹社会。

此条目发表在漂泊在外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地震之后的思考》有4条回应

  1. Unknown说:

    夏天来了~~~

  2. Deyu Mia说:

    现在好像没人再提地震了。。。

  3. 玖玖说:

    你总结得这么细致啊!

  4. 说:

    照片都看了,科隆果然是牛掰啊,澳洲太农村了,哇呀呀

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