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前些天有个同事说起买车的计划,我说刚工作这么短的时间,就有钱买车了啊。他说家里的钱啊,自己的钱远远不够。我随口叹道,原来这样,我觉着花家里的钱买车还挺羞耻的。说完我就后悔了。毕竟这是在中国,一个房子车子都经常靠父母去买,开着父母的钱买的车去炫耀的国家,住着父母的钱买的房子去结婚的国家。几乎每个中国年轻人都认为这样理所当然的事情,我又何苦一语道破呢。
换作是西方国家,一个已经成年的人依旧开着父母买的汽车,会是很羞耻的事情。开着的车都不是自己买的,有什么可炫耀的。可后来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国人的18岁所谓的成年,根本不是真正的成年,这个年龄上基本是高中毕业时期,经济上很难独立。国家又没有一套合理的贷款助学制度,所以一直是靠父母的经济的。一直到毕业后,很多人对于父母的经济依赖都没有断奶。甚至很多工作的岗位也是靠拼爹搞来的,所以父母再给买个车,买个房,基本上是延续学生时代父母给买个手机,买个电脑一样的心理吧。我想,太多人已经没有自我独立的意识了。
我一直认为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包括你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你的工作要靠自己去找,否则父母或者亲戚帮你安排好了工作,你干了一阵子发现这个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突然有点自己的想法想换个工作跳个槽的时候,恐怕当初帮你安排工作的父母或者亲戚会对你说,“我们辛辛苦苦帮你安排的工作,你说不干就不干了么”。 如果你禁不住这种亲情的绑架,那么注定你要一辈子干你不喜欢的工作了。
再说说房子那点事情,国内的房价已经不是普通年轻人可以独自去支付的。如果只是打工的话,国内给的那点破薪水,甭想着去买房了。但是以现在的风气—一房一妻制,又逼得年轻人花干老一辈的钱去买个70年使用权的水泥盒。我见过不少人,在帝都很偏远的地方月供着房子,每天工作需要花费4,5个小时在路上。我就在想,这尼玛是何苦呢,一辈子奋斗就是为了郊区的一个破水泥盒吗,姑娘们就是非水泥盒不嫁吗?
话说回来,在这个没有安全感的国度,大家还都是愿意有套房产,有个自己的窝的。做为“房子是必备”的主流思想下,还是有少数人有其他的想法。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学会鄙视自己,才不会妥协”,非常认同其中的观点:
“惟独房子,我觉得一个男人要靠自己挣。要么你自己一边理想主义的生活,一边挣够买房子的钱,要么就为了房子妥协你的理想,再要么就有本事找到一个跟你一样理想主义的人压根不需要买房。这种考验能让你人生变得丰富,并且帮助你长大。 “
很显然,房子也许是种欲望,但它并不是我的理想。我也不希望让它捆住了我的手脚。
让我们忠于理想。然后一直理想主义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