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瑞典语之二三事

      学习瑞典语(svenska)将近有半年时间,因为不是全职去学习,每次课下都基本不怎么复习…所以进展比较缓慢。不过坚持去上瑞典语还是很有帮助的,从一开始大字不识一个到今天早晨看懂在公寓门口贴着的招聘兼职的瑞典语广告,其中的循序渐进式进步是不能否定的。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就是环境,当自己逐渐能捕捉人们谈话的内容的时候,听力的磨练就进步了;当报纸上图片加标题能猜个大概懂的时候,阅读就进步了。语言学习方法都是扯淡,没有捷径,多读多说多看才是正道,每个人都懂,就是看你能否坚持而已。
   
      语言学习中可以碰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例举一二。
 
一,瑞典语的学习加之其他语言的浅薄接触,我认为瑞典语有点像英语和德语的混合体。比如yes和no,瑞典语是ja,nej,德语是ja,nein.虽然不清楚德语的语法,但是有些瑞典语名词的变化还是有可比性的。总之欧洲大多语言都是一个语系的,和中文语系完全不同,日语算是中文语系的分支吧,好多文字都是从中文里偷去的。从语言中也完全可以看出文化的差异。新东方老俞曾分析中文和英文所体现的文化差异,他认为中文汉字的构成完全需要死记硬背,是基于形状的文字。而英语单词是基于发音,也就是说从来没见过这个词也可以凭着发音把这个词写出来。这也造就中国小学生每天不得不死记硬背汉字而抄写模仿多遍的下场,而老外们明显要轻松不少。
 
二,语音语调。可以说语音语调是决定一个人说话是否“正宗”的标志。我把语音语调比作是导体,语言顺着导体的形状而传播,而导体的形状很容易让当地人判别这是不是当地的形状,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可以轻易根据语音语调来分辨出不同地域的人们。瑞典语的语音语调抑扬顿挫的很夸张,形象的画出来是这样/\/\/\/|/\/\,类比到拼音中,三声的语调占了瑞典语的大部分。这也就很容易解释有些瑞典人讲的英语为什么那么奇怪,因为他们没把导体的形状掰成该有的形状。当我听多了世界各地的英语,也能轻易分辨英国口音,美国黑人口音,印巴口音等众多有特色的口音了。类比到普通话,也能轻易分辨祖国各地口味的普通话,最让人称奇的是碰到众多操着各地口音的普通话的人们都自认为自己说的普通话很标准,老大,您那东北味,北京味天津味,南方口音味,各种味让其它地区的人们一听就能说出你来自哪里的。如果你能避免让别人猜出从哪来的,那才有可能说您的普通话导体扭对形状了。
 
三,“Lagom” 这个瑞典语单词不得不提,实在是我喜爱的单词之一。这个词在英语中找不到合适的单词直译,但是在中文中却与“中庸”这个词的精神不谋而合。lagom,意思是不好也不坏,不冷也不热,恰到好处的在中间部分。对应到瑞典的社会文化,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贫富差距的恰到好处。不探讨其中的利弊,确实是一种lagom的中庸之道,我欣赏,我赞成。
 
四,正如上面所提的,不是每个单词在各个语言中都可以找到直译的单词。有时候甚至很难翻译出来。"Jo"是典型的一例,在中文和英文中无法直译,但在法语中有相同的词"Jo"而且意思一样。我查在线的英瑞字典,英语的解释是“used to deny a negative statement”,我按照瑞典语老师的解释,觉着翻译成中文的“扯吧”比较接近,但是细微处又不一样,否定的意思但又和否定不一样,老师在黑板上列出jo是在ja(yes)和nej(no)之间的,很有意思的一个词。而实际上“似是而非”是另有其词的,没记错的话是"nja",nej和ja的结合体,用来想否定又想肯定的情况。
 
五,瑞典语中不存在被动语态。中文的被动语态有"被"字做为标志,英文的被动语态是"is/are"+"动词ed".但瑞典语中完全没有任何迹象区分主动与被动,也就是说“Jag äta mat ”(“我吃食物”)和"Mat äta jag"( “食物吃我”)的语序都是正确的,而且意思都表达的一样。这一点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也就是说意思的判断完全根据常理。那要是两个地位相同的名词,比如我吃鱼,岂不是无法分辨鱼吃我了?不知道是不是我学习中的误解,有高人知道的还望指教。
 
六,名词的词性。听说德语的名词词性是最麻烦的,分什么“阴”“阳”“中”三性,时不时还老变化。瑞典语要稍微简单,只是"en"型和"ett"型,记名词的时候就要记住到底什么型的,因为根据型号的不同,动词,疑问词,和代词都有不同的形态变化。英语就没这么复杂,貌似也就有个可数不可数名词之类的区别。中文的名词就更没什么说道了。
 
七,“中国”在不同的语言中。“China”变成小写就是“瓷器”,英美人创造这个语言单词也许是受到当时中国瓷器进口的影响。瑞典语中,中国是"Kina",后来发现德语,甚至欧洲大多语言中,中国就是"Kina"(发音"适宜那"),直译的话是“秦”的意思,这个莫非是收到秦始皇的影响?日语里的中国写的就是中国,不过发音不同。中国的发音不知道他们怎么创造的。。。。
 
八,“外来语”。这个狭义上说是日语中的专属词,特指国外的语言直接引用到日本语之中,多是用片假名组成,实际上,外来语的这个现象存在于各个语言之中,最明显的词是Internet,放到中文,瑞典语,日语,甚至其他语言,发音都是一样的。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很多语言都在互相影响。
 
  细心体验感悟,语言学习中还是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乐趣的。计算机语言也是种语言,只不过交流的对象变成了人和电脑。类比不同语言,有更深的文化背景孕淀其中。观察,学习,思考,理解,体验其中。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学习瑞典语之二三事》有5条回应

  1. Yuan说:

    太强了!替你高兴!

  2. 天马逍遥说:

    to 飞猪:
    差远了呵

  3. Victor说:

    马炮,你的文笔还是这么好啊。 很强很强。

  4. 天马逍遥说:

    To Wang:
    哈哈,多谢夸奖。咱十多年的日记也不是白写的:)

  5. cb说:

    文笔流畅,分析问题透彻,不简单,有水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