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五一广场的前世今生—首义门

周末懒床翻微博,看到吾友转发的一张首义门照片,描述当时1937年11月8日,日军占领太原,鬼子聚集在首义门上呼呼的场景.

首义门

大家纷纷表示“太原曾经也有这么雄壮的城楼”,“不亚于北京和西安的城楼”,朋友说不知道有这样的地方,连地名都没了。我作为土生土长的太原人,决定对这个从未见过的城楼做一些历史调查整理。

首义门历史上的原址是在五一广场的位置。要先从首义门前身承恩门说起。明初为扩太原城时修筑了两座南门。一座是”迎泽门”,既现在的大南门; 另一座是”太平门”,后来改名“承恩门”。

承恩门

此城楼在历史上命途多舛, 清朝, 咸丰元年(1851年)八月承恩门曾因大火毁于一旦(摘自维基百科)。修修整整过了几十年, 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 当地ZF估计不怎么注意绿化环保,东山的山洪泥石流爆发,顺东南城墙而下再次冲毁了承恩门及附近的箭楼(当地县志所载). 这次重建后,清ZF决定改个新名字冲冲晦气,史称“新南门”。不过至此之后,这座城门基本就是常年关闭。不怎么使用,直到1907年清ZF修建完工正太铁路(好萌的名字),其实就是现如今的石太铁路(石家庄到太原)。太原火车站建在新南门外东南侧,新南门成为东南方向进入太原城的交通枢纽站,至此这个城门变得更加繁华起来。

tyrail

再后来,辛亥革命期间(1911年),太原义军从新南门突入,夺取太原全城。为纪念义军的胜利,又被更名“首义门”。
时间年轮转到1937日军侵华的太原会战中,阎锡山和日军大战三百回合,国军败。微博的那张图应该就是那个时候拍摄的。注意这个时候虽然鬼子占领了太原,城墙也被炮火打出了缺口(主要是东北方向),首义门还是完好无损的。这个牛逼的城楼是什么时候被毁的?
历史查到1948年,我国内战时期。阎锡山这次和解放军大战五百回合。太原城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城墙更是坚实无比.”太原城古砖垒砌,高有30米,厚有20米,轻易炸不开”。解放军包围太原城后,发现这城不好打啊,于是软硬兼施,阎锡山宁死不屈,哦,咳咳,不,应该说负隅顽抗。1949年4月22日,解放军太原前线司令部向守军发出劝降通牒,守军拒不投降。4月24日发起总攻,1300门大炮齐鸣,再牛逼的城墙和城楼也得化成灰……

于是胜利解放,成立新中国。 1951年前,太原的旧城垣,城楼及关城,首义门等城楼都被拆除.至此之后,被拆除的首义门空地被改造成广场。”由于完工于’五一’国际劳动节之前,为纪念五一节的到来,遂取名为’五一广场’,寓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之意。(–太原晚报)”

这就是我调查所了解到的五一广场的前世今身。

PS:和老哥讨论,我说太原的城墙保留下来,绝对不比平遥差。老哥说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平遥当时穷,没钱拆城墙,就保留下来了。我不禁感叹现如今的平遥古城成为了联合国保护遗产,真是莫大的讽刺啊。

此条目发表在天下猎奇分类目录,贴了, 标签。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